近,许多城市的污水不能完全处理。有的日子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,导致水体“二次污染”高发。很多城市污水处理规划不到位,污水处理厂处于“超负荷”运行状态,很多污水未经处理只能直接排放。此外,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低,使得一些污水处理厂成为“污染源”。
多位受访专家建议,通过加快治理规划和扩建、提高排放标准、完善废水检测机构的监测和处罚等措施,为城市地表水水质“减负”。一些污水处理厂为了降低成本“偷工减料”。湖北、江苏等地水利部门调查发现,在一些污水处理厂,明明需要四个风机才能少放化学药剂,用一个风机,明明需要一万吨水,目的就是少开工多挣钱。清华大学水政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,很多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,往往成为摆设。很多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,成为“污染源”。
污水处理厂本应是环保处理污水、治理和修复城市地表水水质的终阵地。然而,到处都是超支排放,特别是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等不合格指标,使一些污水处理厂成为“污染源”,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。一些城市水务工作者和环保专家表示,城市污水处理“无法忍受”,排放超标。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能力的扩大赶不上排放量的增加,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过低,非法排放现象严重,导致许多地区的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。
污水排放量不断上升,处理能力难以匹配。多位城市水务部门负责人表示,新增污水处理规模远远赶不上污水排放量的增加,是污水处理“超负荷”的主要原因。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表示,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,污水管道铺设的收集率有所提高,但污水处理厂的建立、选址、建设至少需要3年时间,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大大落后于人口膨胀速度,部分污水处理厂一投产就超负荷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