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不仅储存和供应养分,还对土壤中的各种养分进行一系列生物、化学和物理转化、土壤中氧化和还原物质之间的反应。那么土壤测试将走向何方?土壤含水量的测量方法有哪些?了解更多以下内容!
(1)称重法:又称风干法,是一种即时准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,也是目前国际上的标准方法。用土钻取土样,用天平称取采集土样的净重,准确度为0.1g,记录为土样的湿重m,在105℃的干燥箱中干燥68小时至恒重,然后测量风干后的土样,记录为土样的干重Ms。
(2)张力计法:又称负压计法,它测量土壤水分吸附力。测量的基本原理是:当粘土头插入被测土层时,管内自由水按多孔粘土壁接触土壤水分,交换后水势平衡。此时从张力计读取的标准值是土壤水分的吸附力(在粘土头处),即忽略力势后的栽培基质势值,再根据土壤含水量与基质势的关系(土壤水分特征曲线)即可确定土壤含水量。
(3)电阻法:多孔介质的电导率与其含水量和热导率有关。如果忽略含盐量的危害,水分含量与其抗性有一定关系。电阻法是将两层埋在土层中,然后测量两层之间的电阻。电极嵌入多孔介质(石膏、尼龙、玻璃纤维等)。).)来形成电阻块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(4)中子法:中子法是用中子仪测量土层的含水量。中子分析仪的关键部件包括:快中子源、慢中子探测器、探测土壤层慢中子通量的电子计数器、屏蔽盒和探测软管。快中子源在土层中持续释放穿透性强的快中子。当它与氢原子核碰撞时,会损失大量能量,变成慢中子(热中子)。中子在介质中扩散并被介质吸收,因此在探测器周围迅速形成密度恒定的慢中子云。
(5) r射线法:射线法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同位素(137Cs,241Am)发射的射线法穿透土壤时,其衰减随土壤湿容重的增加而增加。
(6)驻波比法:从电磁学的角度来看,所有的绝缘体都可以看作电介质,但对于土壤来说,它们是土壤固体物质、水和空气。Roth等人明确提出要用土、水、空气的室内空间比来衡量土层的导热系数。加德纳等人对其进行了改进,进一步表明了用极化法准确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理论意义,并利用这些原理测量了土壤含水量。
(7)电光测量:电光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。全反射、散射和偏振也与土壤层的含水量有关。